破格創新的「花園」

鍾燕冠

本人在大學期間主修新聞系。從事傳媒工作七年,曾在報館擔任副刊記者,從而接觸不少文化藝術的資訊,培養對藝術的興趣。

SHARE
破格創新的「花園」
Blue
art lifestyle

在人造花園中,將大自然的植物任意搬弄,以為能控制自然,然而,大自然之廣與深,非井井有條的人造花園所能企及。在Chi Art Space展出的多媒體藝術展覽《The Garden》,由九位藝術家利用聲音、流動影像、數碼科技、雕塑和行為藝術等創作屬於自己的花園。花園的變化不定,如空氣的流動、溫度的轉變,以及知覺感受,令大自然生生不息。無論衝突與和諧,皆為花園注入新的想像。

人類懼怕死亡,安放著逝者的墓地也成為禁足的地方。除了死亡外,墓地還剩下甚麼?《The Garden》其中一個裝置藝術《微觀世界》,以這個禁忌切入,重新思考人和墓地的關係。墓園之中只剩下死亡,還是有其他可能性,仔細觀察能否發現其中蘊藏著頑強的生命力。

《微觀世界》洞察世界細微的部分,跨媒體藝術家卓穎嵐以墓地為創作靈感,拜訪世界各地的墓地,以枯山水重現她的經歷,配合聲音想像墓地中微生物的動態。作品用白色碎石砌成如一幅世界地圖,晶石轉動的聲音猶如螞蟻在草地上爬行時的聲響,加上有節奏的「塔塔聲」模仿小鳥發出的「吱吱喳喳」。表面平靜莊嚴的墓園,內裡存在眾多的小生物繁忙而規律地活動著。作品跨越死亡,小生物作為地球的一份子,牠們亦有話語權,重新詮釋人類世界的定義,死與生是否對立,人類與動物之間應如何共存。

有趣的地方,藝術家為了創作螞蟻爬行的聲音,反覆觀看生態記錄片,得出結論:現今科技還未可以錄製如此細微的聲音,但片中的聲音如何得來?其實是藝術家觀察螞蟻的生活形態時,聯想到在隧道裡人們急速而密集的步伐,因此成為片中的「配樂」。

《The Garden》利用風、雲、光、植物等原素展開與空間、時間、環境的對話,不流於綠意盎然的和諧意象,觀眾步入「花園」需重新學習一切習以為常的事物,或有另一番領會,盡情發掘大自然。

  • 遍佈一地的碎石,來自日本枯山水的概念,以碎石為海,象徵水流。
Scroll To Top